重型顱腦損傷是創(chuàng)傷外科中常見的一種臨床疾病,而當患者在手術后,由于腦干和丘腦下部的損傷,則會使機體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神經紊亂,使患者很容易出現中樞性高熱。中樞性高熱患者的臨床特點多為體溫直線上升,達40℃-41℃,并且可持續(xù)高熱數小時至數天直至死亡。
那么什么是亞低溫治療呢?亞低溫治療是一種以物理方式將患者體溫降低到預期水平而達到療效的一種方式。目前國際上公認的低溫治療目標值為30℃-35℃,在病人發(fā)熱早期行亞低溫治療,控制高熱,可減輕神經細胞的耗氧量,減少組織內酸性代謝產物的產生,有助于維持血腦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的穩(wěn)定性,降低病人腦水腫發(fā)展的程度,減輕對腦組織的繼發(fā)性損傷。
一,傳統(tǒng)冰袋降溫和亞低溫治療儀降溫有何不同,降溫時機如何選擇?
二、如何使用亞低溫治療儀,有哪些降溫方式?
三、亞低溫治療的護理要點有哪些?
①嚴密觀察病情
在使用亞低溫治療儀時,注意不要降溫過快,病人體溫降低過快會導致寒戰(zhàn)、血容量下降、血壓下降、心率失常的癥狀。同時,低溫可能會導致患者呼吸減慢,要保持呼吸道暢通,觀察病人皮膚、口唇,指甲有無發(fā)紺,確保有效通氣。
②加強皮膚護理
亞低溫治療使機體處于低代謝狀態(tài),低溫使皮膚血管收縮,血液循環(huán)減慢,極易引發(fā)壓瘡、凍傷等并發(fā)癥,尤其是骶尾部、枕骨、耳廓等部位,因此在臀部墊一透氣型護理墊可以減少壓瘡的發(fā)生,加強翻身,觀察皮膚有無發(fā)紅,發(fā)紫現象,如有異常及時停機復溫。
③對于清醒的病人在其足部置一熱水袋,減輕腦組織充血,促進散熱增加舒適感。
④注意觀察病人的血運狀況,若患者四肢厥冷,皮膚發(fā)紫則立即停止降溫及時復溫。
⑤由于患者一直處于低溫狀態(tài),注意觀察患者有無腹瀉,做好保護措施。
應用于腦炎、腦水腫、腦出血、腦外傷、顱高壓心肺復蘇及高熱驚厥、中樞性高熱患者,進行物理降溫。特別是對顱腦損傷及術前、術后亞低溫治療、以及腦內出血、喉部患者、扁桃體發(fā)炎及術后的康復和對頑固性高燒,禁忌使用藥物的患者進行亞低溫治療。